close


  記得前些年,有人提出所謂作家學者化的問題,石英舟還引起過一段時間的爭論;而且說欲要達到學者化,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多讀書,勤讀書。我完全沒有參與這種爭論,理由很簡單:因為讀書不是作家的專利,對於每一個願意求知上進的人,多讀書,善讀書都是極有必要的。

   就我個人而言,在我萌生當作家的想法之前,就已是一個讀書的酷愛者了。我最初讀書的動力源於很強的求知欲。剛上小學識字還不多時,在我外祖父家盛雜物的 東廂房內,無意間發現了三種小說,一是《說岳全傳》,另兩種是《西游記》和《水滸傳》殘卷,我都極為喜愛,當即如飢似渴地“搶”讀。過陶瓷了 兩年我們那地方解放了,我在縣城新華書店買了一本趙樹理著的《李有才板話》(這是我生平買的第一本書),更是愛不釋手,在縣城至回村的路上,對著夕陽倒著 走讀,剩下的回家晚飯後在院裡就著知心的皎潔月光讀完了。解放區搞土改“復查”,我村一家在大城市經商的財主被分了浮財,農會會長知道我愛看書,就指著攤 在地上被人亂踩的“閑書”對我說:“你愛看書,拿回去看吧!”這些書,有一部分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小說家劉雲若的“言情小說”之類,雖然也許在思想藝術上不 如所謂“經典作品”價值高,但對我後來從事文學創作肯定也是有作用的。直到我上初中時才接觸到魯迅、茅盾、巴金等人的作品。在最初階段,我讀書的求知石英欲大於選擇性,基本上是碰上就讀,求知若渴,兼容並蓄。

  但不久以後,我開始意識到積累的重要,不滿足於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。在書店裡,我在書架前一站就是小半天;在圖書館,我每隔幾天就要更換一次所借的書。當然,我所讀的課外書不限於文學方面,尤以史、地方面興趣最石英管濃。正因如此,我在小學和初中時,語文課很少考滿分,而歷史和地理無例外都是高分。

   我讀書也不僅限於本本,凡是我的眼界所及,整個社會都是一部讀不盡的大書。這樣積累,三十年後便是明顯結果。由於我對史、地的愛好和投入,前些年創作出 版的長篇小說《妙悟人生》《愛城》,其主人公都是學歷史的;而幾年前出版的另一部長篇小說的主要人物則是一位地理工作者。如此看來,血汗如雨珠,落地必有 收獲。

 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必要的選擇是不可避免的。僅以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而言,《三國演義》和《西游記》是我最早接觸者,但也只看過 兩三遍而已,至於《紅樓夢》則是大學中所定的必讀書,但在校期間並未讀完,畢業後又過了五年才算認真地讀完了一遍。這倒不是我不看重它的思想和藝術價值, 實在是由於個人的氣質和興趣愛好使然。正如我從理性評價上絕對肯定唐代的李白、杜甫和白居易是偉大的詩人,但從個人興趣和愛好上更對劉禹錫、杜牧和李商隱 的詩情有獨鐘,可能是這些詩人的氣質和作品的風格與我愛好更相接近之故吧。

博主好站推薦:氬焊機,陽極處理,團體制服,團體制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l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